 |
泸溪县医院的春夏秋冬(2) 摘自叶辛《湘西奇女莫淑珍》 |
 |

夏天到了,池塘里的一池荷叶,铺开了一片碧绿的世界,令人遐想无边,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,给人以无限美丽的感受。
夏季是医院最繁忙的季节。传染科住进了许多流行性乙型脑炎(简称乙脑)患者。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乙脑病毒,经蚊虫传播,多在夏季流行,一般多见于三岁左右的儿童。
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高热、意识障碍、抽搐,重症者常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。此病来势凶猛,病死率高,患者家属非常紧张。
夏天传染病多,病房都住满了,走廊里还加了四张床。那天,莫淑珍值夜班,有五个乙脑患儿,病情较重,治疗上以抗病毒、抗炎,吊甘露醇脱水,高渗葡萄糖静脉推注,人工冬眠加物理降温,鼻饲,上氧,密切观察患儿的瞳孔、脉搏、呼吸、体温的变化。闷热的夏夜,紧张的忙碌,她两件衣服都汗湿了。
医院规定,重病患者每晚只能留一个人陪,其余的必须在十点以前离开,避免造成乱糟糟的局面,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治疗。这些工作由护士来做,所以晚夜班赶陪人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,若有执行不当,护士长来查房发现,护士会挨批评,被认为是一种失职的表现。
那天夜里,等莫淑珍忙完,已十二点了,发现还有三个患儿的父母不肯离开。家属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医院有医院的规矩,在她耐心的劝说下,其中两位离开了,还有一个患儿的父母不肯走,城里人很凶。患儿的母亲睁着一双圆鼓鼓的眼睛,强词夺理:“让他爸走了,孩子出了问题怎么办?”莫淑珍说:“我会时时注意小孩的病情变化,一有情况,马上通知医生,主要靠药物治疗,再多的陪人也没有用。一个病房两三张床,已经够挤了,如果大家都这样,医院也不成体统了。”一说再说,男方不吱声了,女的还是不依,她说:“你那么容不得我们,你跟我们下点毒药!”“我......”莫淑珍气得说不出话。后来护士长来了,男方才离开。
经常要出这样的问题,赶陪人是每个晚夜班护士最头疼的事。
患儿后来病愈出院了,有一天莫淑珍去菜市场买菜,正要问价钱,一妇女一抬头,她又看见了那双圆鼓鼓的眼睛,似怒带冤,莫淑珍赶紧跑出去老远。
医院是一个万花筒,病人进进出出转的快。夏天的病人治愈出院了,秋天又来了许多新的病人。医生有看不完的病,开不完的处方,护士有打不完的针,做不完的护理。时间过的仓促,工作显得琐碎。医护人员在辛苦中追求自己的理想,寻找自己的快乐。
中秋节到了,湘西的风格是家家户户要吃鸭子。大家想,一年一度,怎么也得浪漫一回,便商量举行一个中秋赏月晚会,筹办者是护士长庄姨。在庄姨家里,大伙吃到了美味的鸭子和几位自告奋勇的医护厨师自炒的菜肴。一屋的人,欢声笑语,歌声不断,大有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的感慨。
在二楼手术室后面的平台上,她们摆上了月饼、糖点、水果,全科室的医务人员齐刷刷的坐了两排。月亮静悄悄地挂在天上,往远方不停地游移着,年轻的心跳动着欢乐的节拍,晚会开始了。
护士长宣布,第一个节目,击鼓传花。随着急切的鼓点,鼓声停止,花落谁手,谁就得讲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笑话。
第二个节目,独唱。人群稍微嘈杂了一会了,大家互相推托着。一会儿,蔡英唱起了“一条大河波浪宽,风吹稻花香两岸......”这一曲刚尽,那边又唱起了“家住安源萍水头......”之后又是自由发挥,杨兰跳起了独舞: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。美妙的舞姿,展示了生命的活力。
又有小合唱、大合唱。最后,一对对年轻的医生、护士翩翩起舞,交谊舞的旋侓弥漫在秋夜的星空里。
莫淑珍既不会唱歌,也不会跳舞,细细的品尝着大自然馈赠的食品,享受着生命赋予她的每一分秒,体会着人间无尽的欢乐和幸福。
夜,很深,很深。
冬季的医院较为悠闲,大家有了谈天说地的时间。
每天做完治疗护理,坐守着一盆旺旺的炭火,大家一边卷着棉签,一边说东道西,是一年里最美的时光。
小杨去男朋友家收到一百元见面礼,胡医生娶到医院里的一枝花,哪一对医生护士恋爱告吹,如果女孩子二十七八还没有出嫁,该是人们热烈议论的话题。
大事、小事、国事,家事,大家津津乐道。何小琴的面条煮的好,佐料全;胡中伟家里鸡鸭炒的香,味道好,莫淑珍用心悄悄地记住了这些。后来在与何小琴晚夜班交接时,饱餐了何小琴的面条,果然好吃。在与胡医生值班时,品尝了他家的鸡鸭鱼肉,确实很香,还有吴梅花的鸡蛋,张秀菊的水果。
那一年冬天,莫淑珍转到内儿科,在传染科的另一头。一天夜里,来了一个白血病患者,是一个十三岁的男孩,情况危急,脸色苍白,脉搏微弱。这是农村来的一对父子,并没有多少钱住院。但患者必须输血,护士长找院长特批,马上寻找血源,找化验室合血,进行交叉配合试验。输血200毫升后,又输液,到了凌晨两点,患儿还是治疗无效,死亡。
两个医生抬着担架去了太平间,绝望中的父亲在寒风中颤抖着,隆冬的夜幽深而漫长。
在县医院,莫淑珍和医务人员们,经历了太多的生和死,仰望着无穷的苍穹,感知人间的疾苦,生命的脆弱,不由得要思索人生的价值。